淮南帮

淮南生活

淮南市寿县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工作谋划

2022-05-24 19:53:30 阅读次数:2827
淮南市寿县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工作谋划2022年,在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,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环境风险管控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全面提升。全力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

淮南市寿县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工作谋划

2022年,在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,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环境风险管控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全面提升。全力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,消除农村黑臭水体,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省控要求,落实环境监督长制管理体系,为打造人居环境和谐、生态质量优良的“美好寿县”建设目标奋力前进。


      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。切实加强乡镇站点管理。指导乡镇严格 “一站一策”落实,按照“十查十做”全面排查整治站点周边污染源,切实提升乡镇大气质量管理水平;实施好“地空一体化”大气管控项目,依托项目溯源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,搭建管控平台,进一步完善部门考核机制,切实压实部门职责,提升大气治理合力。同时针对餐饮油烟、建筑施工扬尘、道路交通扬尘、柴油货车污染等谋划实施数个专项行动,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,重点把污染底数摸清,制定问题清单,逐项整改解决,以精准、精细的手段削减城区排污总量;借鉴砖瓦窑突出生态环境整改、米面油企业环境问题整改等经验,将行业整治经验推广到全部管控领域,谋划实施涂装企业、汽修行业、水泥及水泥制品行业、塑料颗粒行业、磕石洗砂行业等环保问题整改专项行动,逐行业规范环保管理,按步骤有序推进全县大气治理水平提升。


      着力推进水污染防治。开展对沿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内主要河流支流水环境整治,计划实施底部清淤、微生物投放和人工湿地生态拦截带建设等治理工程,全面改善流域内水生态系统,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,确保国控断面持续稳定达标;推进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,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、全处理,使我县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%以上;全面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和排污口,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,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截污工程,推动饮用水源保护区地建设植被缓冲带、隔离带及水源涵养林等生态湖滨带工程,提高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。制定并实施入河(湖)排污沟口环境整治方案,优化入河(湖)排污沟口布局,加快入河(湖)排污沟口规范化建设;采取“一口一策”,持续推进入河(湖)排污沟口环境整治;实行入河(湖)污染源、排污沟口和地表水体水质联动管理,强化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,进一步提升入河(湖)排污沟口在线监控能力。


      统筹实施土壤污染防治。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沿淮岸线分级管控措施,编制八公山、瓦埠湖、安丰塘自然保护地规划,实施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;加强空间布局管控和污染源头控制,将土壤及其地下水环境质量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“三线一单”管理;根据土壤环境风险状况合理规划土地用途,优化重点行业企业布局。深入贯彻落实土壤环境质量评价、监测、污染管控政策体系和农用地和工业用地环境管理制度。加大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力度,完成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;持续开展土壤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和重点风险源、环境敏感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专项排查、企业自行监测、排污许可管理,严厉打击向未利用荒滩荒地非法排污和倾倒危险废物行为。以新桥国际产业园和寿蜀现代产业园为重点,加强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管控,强化无组织排放控制、道路运输车辆管理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回收利用全过程监管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底线,以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污染物、重点风险因子为着力点,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价,提出有针对性农用地断源措施并优先实施,动态调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;加强严管类耕地监管,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管区域,实施农田“断源行动”,持续推进受污染农用地分级安全利用,依法严查向未利用地非法排污和倾倒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,持续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种子农药化肥投入品、包装物、灌溉用水等质量控制工作。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条件,进入建设用地程序地块必须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。


     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。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,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设,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制度;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和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市场化机制,推进工业固体废物、城乡生活垃圾、畜禽养殖粪污、农作物秸秆、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置利用;合力打击固体废物走私,坚决杜绝洋垃圾入境。采取清洁生产审核、资源循环利用、严格环境准入措施,促进企业节能降耗,从源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;创新体制机制,培育扶持生活垃圾、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现代企业,构建新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关联企业集群;引导社会公众衣食住行用践行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全面实施“新限塑令”,积极倡导“光盘行动”,依法禁止、限制部分塑料制品销售和使用,创新推动快递、外卖行业包装“减塑”;加快涉及危险废物重点企业环境智能监控体系建设,实时监控危险废物产生与流向。完善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,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隐患专项整治。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,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。


86b45e0e8ef44731c74fad731684fc49.jpg